处在车机屏幕进化更前沿的人群,也许是的士司机们:
通过各种手机屏幕的嫁接,的士司机拼接出屏幕阵列:炒股、接单、看新闻、聊天
前有智能家居展,后有上海国际车展,作为一家设计机构,去看展最大的驱动力是想了解厂商们理解的屏幕交互。除了车展现场的资料收集,我们也整理了车机屏幕发展史和概念车的资料。通过这些似乎能拼凑出更完整的未来图景。
开始之前,一起先来看看车机屏幕的发展史。
车机屏幕发展过程中有着众多技术的借鉴、融合,不同历史阶段产生了各个前提条件。
广播开启了驾驶中的人机交互。1930年左右,摩托罗拉(更早叫Galvin Manufacturing Co.)改进和商业化了调幅广播(AM Radio )收音机硬件,提供了针对汽车中收音机的标准化产品。
1952 年,德国的 Blaupunkt 公司推出了第一台FM收音机产品。甚至在1956年克莱斯勒还推出了车载黑胶唱片机,但由于道路颠簸导致的播放干扰,唱片机形态的产品逐渐淡出市场。
而Lululemon刚好做了耐克没能做到的事情:女子市场。
福特Taunus 17M车中历史悠久的汽车收音机 Blaupunkt“Cologne”
AM 调频广播、FM 调频电波,两者因为传播远近的特点被用于不同的电台类型。AM传播距离较远,但信号差;FM传播距离近,信号清晰。所以AM大多数是省际电台,FM大多数是地方电台。
存储介质进化30年:磁带、黑胶、CD、硬盘
磁带开启了汽车上的数据存储。1960 年左右,8轨汽车磁带格式开始流行,厂商们也同时在8轨的机器上配置了AM/FM 收音机,让汽车音响支持了两种声音来源(广播、磁带)的切换。
1990年的福特Sierra CLX同时配备了收音机和磁带
1980年之后,Pioneer在1984年推出了CDX-1,世界上第一款车载CD播放器。自此,CD换碟机在80-90年代开始风行,并且与磁带开始竞争。林肯Tower Car首次配备了OEM CD播放器。
1988年的林肯Tower Car,配备了CD播放器
2000 年左右,更大容量的存储卡、硬盘被引入,存储不再成为车机屏幕的限制。
数字仪表盘进化20年
1979年左右,阿斯顿马丁Lagonda引入了LED屏显示仪表盘,后虽因成本问题在 1984年用CRT屏取代了LED屏,但数字仪表屏自此进入车机系统。据Hemmings 杂志介绍,这些显示屏最初是为F-15 Eagle战斗机设计和研发的,后被用于该车中。
阿斯顿马丁Lagonda Series2
阿斯顿马丁Lagonda中的开创性的数字显示器、众多物理按钮
阿斯顿马丁Lagonda后替换的CRT显示屏
1980年左右,收音机和立体声的数字显示器开始流行。80年代中期,数字屏上开始显示额外的信息,例如油耗和温度。在80年代后半期,因为导航系统的出现,屏幕因此面积变大。同时期,屏幕的触控操作也开始出现。
1985年,Etak公司发布了第一款商用汽车计算机导航系统。StanHoney作为工程师团队负责人,在Atari联合创始人Nolan Bushnell 的资金支持下,研发出了该导航系统。得益于特殊的航海成长背景和SRI项目参与背景(SRI为研究军事、政府用途的精密导航和遥感技术项目),这套系统在当时有点过于超前。
虽然1886年别克 Riviera 实现了触控屏的量产车,但1990年该导航系统被放弃,据《Popular Mechanics》杂志描述原因:违背人机工程学第一原则——在做任何调整的时候都需要把视线从路上转移开。
1986年别克 Riviera 触控屏:GCC(Graphic Control Center,图像控制中心),支持了触控,提供了行程、收音机、天气等功能模块
1983~1987年的Toyota Royal Crown Saloon(S120),仪表盘已经支持彩色屏幕显示
1987–1991年的 Toyota Crown Royal Saloon G 3.0 Hardtop (MS137) ,彩色导航地图
1990年,马自达的Eunos Cosmo实现了基于GPS的导航系统和仪表盘彩色显示屏。
1990马自达 Eunos Cosmo GPS导航
福特车机中应用了蓝牙的 SYNC 3传输技术
1994年蓝牙技术被发明,2000年后,蓝牙传输和 GPS、触控屏开始流行。
智能化:触控屏、OTA、软件生态
2000年左右,丰田开始应用 OTA 升级技术。即通过 SIM 卡的网络通信对本地软件进行推送更新。(OTA:Over-the-Air Technology 空中下载技术)
2001年,宝马7系推出了iDrive系统,把中控屏位置抬高放到了仪表盘的旁边。自此,仪表、中控并排布局成为厂商更常见的选择。
宝马7系2001款,仪表盘和中控屏布局
2008年第一台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G1面世,之后伴随着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,人们开始更适应触控屏的操控。
2010年之后,汽车厂商开始广泛采用触控屏,通过蓝牙连接手机也变得更加普遍。
2009年4月,Tesla Model S在《大卫深夜秀》首次亮相,并开创高频OTA更新先例。2012年开始,Tesla整车OTA频繁推送更新。自此,OTA逐渐成为车企标配服务。
Tesla早期HMI版本
头部互联网厂商相继推出车机的软件系统。
2013年,Apple 的 CarPlay 被公布。
2014年 Android Auto 被推出。同年,日立推出了首个支持Android Auto的车载系统Mahindra XUV500。
日立,首个搭载Android车载系统车型Mahindra XUV500
直至今日,软硬件生态日趋成熟,未来车机屏幕的定义出现了各个方向的新尝试,下篇继续展开。